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企业常见问题
飞机高铁都不能坐,上了税收“黑名单”的后果这么严重?

       飞机高铁都不能坐,上了税收“黑名单”的后果这么严重?

偷税,偷税的后果
  2018年7月4日上午,国家税务总局举行“褒奖诚信、联惩失信”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税收违法“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工作最新进展,根据税务总局负责人的介绍,自2014年10月公布第一批“黑名单”以来,截至目前各级税务机关累计公布“黑名单”案件达到10340件,“黑名单”公布力度持续加大,联合惩戒措施也在持续发力。像是不能坐飞机,不能乘高铁,限制出境都在联合惩戒的措施之内。那么企业或者个人上了黑名单,后果到底有多严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税收违法黑名单是指纳税人实施部分税收违法行为后,税务机关将以黑名单的形式予以公布并与发改委、工商、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实施惩戒。税收违法黑名单按季度公布,由各级税务机关在每季度结束后30日内公布,可在各级税务机关官方网站查询。案件信息的公布期限为2年,案件自公布之日起满2年的,从公布栏中撤出,但税务机关在后台要予以保留。
 
  税收违法黑名单公布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案件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对于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公布其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负有直接责任的财务人员的姓名、性别及身份证号码(隐去部分数字);对于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公布其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隐去部分数字)。
 
  二是案件的主要违法事实、相关法律依据、处理处罚情况和是否移送司法机关等信息。
 
  那么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将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呢?
 
  企业一旦违反了税务法的要求,就被税务部门列入黑名单,除了领用发票、业务订单受到影响,公司还会受到公检法、交通部门、出入境、政府采购等多个部门实施的联合惩戒。在对“黑名单”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方面,全国各级税务机关累计向相关部门推送联合惩戒信息9.43万户次。公安部门已配合税务机关办理阻止欠税人出境边控信息1566人次;有5956名“黑名单”当事人被工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限制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经理职务;有6405户“黑名单”当事人被限制融资授信。此外,还有8万余户“黑名单”当事人在取得政府供应土地、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等方面被采取限制性措施。企业被录入黑名单后,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也会降级。不仅如此,如果企业的客户得知该企业被列入失信“黑名单”,也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履约能力和信誉度提出质疑。
 
  说了这么多严重的后果,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不出现这样的后果呢,从实践中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的最主要原因来看,好运小编建议纳税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防范:
 
  1.避免税收违法。重大税收违法行为是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的最主要原因。从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税收违法案件来看,数量最多的五类案件分别是:偷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逃避追缴欠税。
 
  2.及时清理欠税。纳税人发生税收违法行为后,出于各种原因未及时缴纳税款、滞纳金及罚款,造成长期欠税。以往,税务机关面对复杂的实际情况,可能无法切实有效的办法追缴欠税。但在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下,这类纳税人更可能被列入黑名单。
 
  3.企业停止经营后及时注销。由于法律知识不足,一些纳税人在企业停止经营后未及时注销,且未按期进行纳税申报,造成税收违法。这类税收违法虽然不及前述违法行为性质恶劣,受到的惩戒并不严厉,但仍可能给纳税人造成无法注册成立新公司等障碍,需要引起注意。
 
  “黑名单”就像一把戒尺,这把戒尺的公平和严谨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让真正的市场老赖能够被甄别出来,能够成为大家在经商过程当中提防的人、提防的企业,整个法治环境、营商环境才能够建设起来,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和其他执法机关的服务水平能够跟得上。在税务方面,国家的政策步步紧缩,对于偷税漏税更是严惩不贷,好运小编提醒各位企业人们,千万别为了小利而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