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企业百科知识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企业失信后果很严重!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
 
其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2021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
 
保护消费者,企业就要做到诚信经营。对于企业来说,诚信既是必须践行的行为准则,也是能够为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无形资产,是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可靠保证。
 
但是近年来,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的诚信经营情况不容乐观。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讲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企业若违反国家相关规范,不但会因信誉贬损遭到消费者的抵制和市场的惩罚,还会面临法律极为严厉的制裁。
 
如:
 
1、失信企业险被取消许可证申报资格:
 
2020年初,某农牧公司,向市农业局申报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在审核材料过程中,市农业局发现该公司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遂暂停其申请。经查,发现该公司未按时报送2015年度年报,2016年7月被市场监管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该公司于2017年6月补报后,一直未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019年7月因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三年而被市场监管局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因而受到各政府部门的失信联合惩戒。
 
2、失信企业经理被影响银行任职:
 
2019年底,某银行新员工刘某多次向市场监管局寻求帮助。经了解,刘某曾在某文化传播公司担任经理,在入职银行后被银行要求其尽快解除在其他经济组织的兼职,否则会面临被开除的后果。当刘某联系某文化传播公司去办理备案变更其经理身份时,发现无法联系到该公司有关人员,而该公司也因未按时报送2018年度年报,于2019年7月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限制办理登记、变更、备案等业务。
 
上述案例并非个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经营异常名录实有企业664.86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实有企业98.24万户。那么,哪些情形会被列为经营异常、黑名单?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企业失信后果很严重!(图1)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公司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部门)列为经营异常、黑名单情形。
 
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部门)列为经营异常原因有:
 
1. 企业联系人电话失联的,如果登记的联系人信息不正确或者联系不上的话,那么市场监督管理局可能要亲自上门核查了。
 
2. 经营地址失联的,很多公司实际经营地和营业执照上不相符、或者公司搬迁没有及时变更地址,那工作人员电话联系不上,地址实地核查也找不到公司,那么就被列为经营异常。
 
3.逾期年报,现在是实行滚动年报,在规定时间没有年报并且公示的话,也会被列为经营异常。
 
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部门)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1、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的;
 
2、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变更或者注销登记,被撤销登记的;
 
3、组织策划传销的,或者因为传销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4、因直销违法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5、因不正当竞争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6、因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造成人身伤害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7、因发布虚假广告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的,或者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人身伤害的或者其他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
 
8、因商标侵权行为五年内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9、被决定停止受理商标代理业务的;
 
10、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且情节严重的。
 
一旦企业被列为黑名单的,后果是什么呢?
 
(1)严重违法失信企业被列为重点审批审查对象和重点监管对象,将受到更为严格的审批审查和更高频次的监管检查。
 
(2)被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如果已经担任了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那么,这些企业也必须办理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变更登记。
 
(3)不予授予相关荣誉称号、不予认定企业著名商标。
 
(4)不予通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申报资格审查。
 
(5)企业无法贷款,对于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金融机构可能会因此不受理该企业的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
 
(6)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息与其他政府部门互联共享,实施联合惩戒。
 
(7)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都将受到信用惩戒,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限制或者禁止。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企业失信后果很严重!(图2)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逐渐成为了社会共识。不少企业对信用修复的需求有所增加,那么企业能进行信用修复吗?
 
据了解,河南、江苏等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已先行探索信用修复制度,据统计,目前各地已累计修复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息44.2万条、经营异常名录信息881.2万条、行政处罚信息104.7万条,支持企业主动纠错,帮助企业重塑信用。
 
上文案例二中,经过翻查企业资料和多次沟通协调,刘某与该公司负责人取得了联系,指导该公司补报年报、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在解除失信受限后迅速办理了备案业务,更新了其新任经理情况,就是修复企业信用的一种方式。
 
谈好的生意,莫名其妙“黄”了;参加项目投标,没竞标就被“刷”了;向银行贷款,被无情拒绝……近年来,一些曾经的失信企业虽已进行了整改,却没有及时进行信用修复,仍戴着失信“帽子”,企业后续经营行为处处受限。显然,企业信用修复还存在部门间程序不同、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如果您的企业有企业经营异常等相关难题,欢迎咨询好运国际集团。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企业失信后果很严重!(图3)
 
好运国际集团提供公司注册、公司年报、地址解异常、公司注销税务解异常、税务变更、税务报到等公司发展难题服务,一站式工商服务,专业省心靠谱。